一大波欧洲船东订单正涌向中国船厂
当前,用于短途海运的欧洲近海船队老化程度愈加明显,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德国的船东正在大力投资新造近海干货船。近年来,越来越多欧洲船东选择在亚洲尤其是中国船厂订造近海船舶,因此,这些船舶的更新对中国船厂而言可能意味着更多潜在的新订单需求。
据德国船舶经纪公司Toepfer Transport数据显示,截止今年5月,欧洲近海干货船队共有2974艘船,而在4月时,这些船舶中有26.79%船龄已经超过30年,因此迫切需要替换。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船厂在全球新造船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过去几十年来,油轮、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这三大主力船型以及汽车运输船和多用途船还有后来的滚装渡轮和邮轮建造市场份额都逐渐向亚洲船厂转移,现在欧洲近海船舶建造业务重心也开始向亚洲偏移。
今年5月的数据显示,欧洲船东共有60艘近海船舶正在亚洲船厂建造,在他们已下单和正在建造中的202艘近海船舶总量中占据着不小的比例。这其中,中国船厂接单表现尤为突出。
今年8月,瑞士能源和大宗商品贸易Mercuria和荷兰航运公司ÈTA Shipping通过合资公司Mare Balticum与中国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6+10艘“ÈTA 6700”型近海干货船建造合同,总造价约18亿元人民币。首制船预计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
同样是在8月,德国船东Vega Reederei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船厂订造了10艘小型环保近海船,这批新船由荷兰船舶设计公司Conoship设计,计划在2024年8月和2025年5月期间以每月一艘的频率交付。
今年6月,由荷兰船舶设计公司Groot Ship Design(GSD)设计、江苏大洋海洋装备有限公司为德国Briese航运公司建造的10艘OTECO 9000系列首制船“Eco Titan”号成功下水。
同一时期,江苏大洋海洋装备向德国船东ARKON Shipping GmbH&Co KG交付了5艘GSD“Hanse Eco”级近海系列船中的第5艘“Wilson Flex V”号。